Q2: 假性近視是怎麼一回事?
A2: 假性近視通常來自於個體因為過度看近而造成的暫時性近視增加、甚至會造成視力模糊。
Q3: 假性近視的生理病理機轉為何?
A3: 年輕的人類俱有相當調節力,看近時會引發睫狀肌緊張、造成水晶體的屈度增加,由此造成量測度數往近視變化、以及相對應的視力下降;由上述相近的機轉與症狀,醫學文獻上常將假性近視(pseudomyopia)與睫狀肌痙攣(ciliary spasm)相提並論,事實上兩者之間在定義上仍有不同。
Q4: 有沒有更簡單的說法讓我了解假性近視的定義?
A4: 假性近視就是散瞳前量到近視數據、散瞳後沒有驗到近視的測量結果。假性近視也可以說成是未散瞳驗光下測量到容易造成誤判的屈光數據。
Q5: 如何診斷假性近視?
A5: 分別進行散瞳前驗光、以及散瞳後驗光,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部份調節力作用的影響。
Q6: 假性近視是不是快要變成真性近視的警訊?
A6: 不一定!有假性近視不一定就容易近視,例如遠視700度的幼兒也可能在散瞳前量到700度的近視(調節力作用高達1400度)。沒有驗到假性近視但散瞳後維持0度的小朋友卻是近視的高風險群。所以,是不是快要近視了,無法只從假性近視去推論,應該要從散瞳後的度數、以及其它風險因子綜合分析判定才準確。
Q7: 這樣說來,小朋友的度數都要看散瞳後度數才可靠?
A7: 沒錯,幼童散瞳前度數的參考價值不大,原則上都要以散瞳後度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