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視了,只要看黑板看得到就不必戴眼鏡!?
很多老師的黑板字寫得大,即使小朋友視力不好都看得到,所以並不能只用「看得到黑板」來判定視力是否夠用。更何況,小朋友在學校不止看黑板,還有許多不同的視覺活動,戴眼鏡並不止是為了看清楚黑板而己。原則上只要確認近視,能儘快做足矯正都是正向的處置。
三、黑板看不到,只要座位往前調沒事!?
雖然座位往前調的確可以暫時解決上課看不清楚的問題,還是要回頭處理小朋友的眼科屈光問題才是正解。現在教室的座位也不一定是分行排列,也可能是分散的梅花座位,調座位效果有限;總之,若有近視散光弱視等疾患,仍需找眼科醫師積極治療矯正,絕非調調座位就敷衍了事。
四、只要在學校下課都有出去玩,就不會近視!?
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時間約5~8個小時��課後可能在安親班或家裡繼續讀書寫作業。學校空間寬廣又有下課時間,算是較不容易發生近視的場所。反倒是在安親班及居家裡空間受限又沒有明確的上下課中斷休息,更是容易發生近視的地點。所以,除了要求在學校確實下課淨空之外,更重要的是課後仍要維持理想的用眼習慣,才能真正對抗近視。
五、每學期量測視力之前要停點散瞳劑才測得準!?
雖然點散瞳劑可能影響量測視力的表現,但若未經醫師同意,則不宜要求學童暫停藥物治療,以免影響控度成效。學校的檢測屬於行政篩檢,即便視力量測值不佳,只要提醒學童繼續回診確認即可,切勿因求好心切而擅自改變醫囑。
六、只要視力量不好就一定是近視惡化了!?
視力是浮動的反應,可能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量測時的生理心理狀態、量測光線噪音等環境因素等等。視力的意義則是當下的視覺解析度,並不能過度解讀為近視進展變化的確切指標。若能知道近視是否控制得宜,則應回診以散瞳後度數、或是眼軸變化分析等醫學方法確認,而不是只從簡單的視力值妄加猜測,往往造成誤解。